兒童自然生態展
女兒

女兒

  • 定價:599
  • 優惠價:79473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台灣科幻的前世今生與譯介:從《綠猴劫》《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入選BFT選書談起

    文/楊詠翔2020年07月08日

    近年來拜劉慈欣《三體》的成功之賜,國際書市掀起了一股華語科幻熱潮,而台灣其實早在1980年代,就已發展出頗具規模的科幻書寫,透過今年文化部國際版權資訊平台Books from Taiwan選入兩本台灣科幻經典作品葉言都《綠猴劫》、及許順鏜《傀儡血淚及其他故事》的契機,就讓我們一同來回顧台灣科幻40多 more
  • 《女兒》駱以軍:小說的創作高峰到底在哪裡?

    文/李屏瑤2014年08月28日

    寫長篇小說是一種極限運動。 女兒 為了尋找生命、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的終極答案,小說家只能不斷地寫。現實生活中沒有女兒的駱以軍,終於在今年完成了長篇小說《女兒》。寫完長篇,他像是從遙遠的旅途歸來,有種放鬆的自在。天氣熱,他坐計程車,步行往咖啡店的幾分鐘空檔,還快樂地吃了一支霜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駱氏未來學之全面啟動,打造宇宙旗艦級公主軍團
AI少女機器人版《紅樓夢》,開展浩瀚無邊的愛與救贖

  一邊是文字豔如古瓷鬥彩的台灣當前生命變貌與奇觀,另一邊有「小說反思」與「虛構書寫」的強勢共生。每個滾動於紙面上的字都構成小說,同時也緊咬住小說成為小說的形上設問。

  這是當代小說職人所必備的一目重瞳,語言極高明的影分身之術。
  ——楊凱麟(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我們每天都在經歷、觀看,那流過我們靈魂的無數故事。

  遺忘。確實是最可怕的事。
  「你會記得這一切嗎?」
  「永矢弗諼。」

  那時,在那座蒐集許多少女身姿如警幻預言的王的大房子裡,他並不知道自己正被捲入一個龐雜渺遠牽涉古老星系撞擊、塌縮、質變、剎那永劫的「女兒」計畫,一個AI少女機器人夢工廠的擘建,無限次死去又重生的大觀園迴路程式?或者,他涉入的是神祇創生,關乎贖償與修復的拼裝縫補,而人類的文明早已滅絕?

  或許更早之前就開始了,一個濕冷雨天,在腥臭狼籍的雞販前,他怒聲斥責女兒的喧譁街道;微若表妹喝下殺蟲劑,開啟此生重複傷害命題的那個夜晚;診所鼴鼠臉模樣的護士小鳥依人似地跟隨他走回獨居公寓,他捧起她的臉,說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他目睹、記下每一次巨大的邪惡、恐懼與毀滅的黯黑降臨,跌陷至時光裂縫裡(駭麗壯闊的宇宙爆破?),啟動無盡裂解、膨脹的另一個世界的運算,銘刻並收留那些流離失所的壞掉的靈魂,遺棄的罪疚,嫉妒的憎恨,爭寵與善良,殘忍卻甜美,親愛卻絕不信任的精準拿捏,悲歡交集的私密結盟與戰局。

  那是一個父親,所能為「女兒」記下的,壯麗的救贖。

  從小說家大腦額葉蹦出的少女神,
  將是人類文明滅絕之後唯一可能的贖還?
  ——關乎記憶、遺忘、存在、傷害、療癒、修補與愛,那是在我們之前,之前之前的之前,被記下的,不,遺忘了,滅絕了,漫長的漂流和「因緣」湊聚……


緣起

  《女兒》最初從這個想法啟動 : 一個老去的小說家,跟他的像天鵝折頸斂翅的女兒,談愛、高貴、同情他人之痛苦,如何不羞辱他人且愛自己,不被他人羞辱;怎樣全景觀看「傷害」這件事;或是修補、療癒「人類文明這一切噩夢的破洞 」。當然,他可能像川端的〈睡美人〉或納博科夫的〈蘿莉塔〉,牽涉到對青春之光的美的顫慄、感動,以及文明,愛,道德邊界的幽微探觸。這「女兒」是一個老去的小說家,從他自己的頭顱,靈魂,生出來這個「栩栩如生的女兒」。

  某部分看,這本小說可以視為「如何創造一架完美少女機器人」之芻議。

  小說一如駱的長篇風格,妖幻如故事森林的不斷冒湧出故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短篇群,整體又有一複雜的賦格在迴旋,交織,重奏。如許多座鐘樓同時迴響。

  這本小說加入「量子力學」的某些概念;譬如「量子纏擾」、「塌縮」、「宇宙爆脹」、「脫相干」這些概念,展開、編織、追蹤人物的關係。如韋勒貝克的《無愛繁殖》,卡爾維諾《宇宙漫畫》,還有《白躁音》、《10 1章世界史》這類小說,一種偽科學、人物如粒子、如昆蟲學、或化學的描述。整部小說充滿一種星空、宇宙、銀河瀑布的詩意,以及華文小說前所未有的空闊維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駱以軍


  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畢業。曾獲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首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推薦獎、台北文學獎等。著有《小兒子》、《棄的故事》、《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西夏旅館》、《我愛羅》、《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降生十二星座》、《我們》、《遠方》、《遣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等。
 

目錄

每個字詞都裂解,駱以軍的二個世界  楊凱麟

藍天使
私語
在微若之前有個房間
走鐘
護士
宙斯
一個悲傷的故事
大房子
父親
粒子互纏I
粒子互纏II
紅樓夢
雙面維若尼卡
阿達
科幻小說
睡人
襲人
浮花浪蕊
公主
紅包場
賈母
大雨
我老師夜間酒館
深夜酒館
核爆
斬蛇
最後的故事
那一夜I
那一夜II
夢裡
 

每個字詞都裂解,駱以軍的二個世界
楊凱麟


  「我們這個被更高更高維度所解析、癱瘓的世界,我不覺得眼下的華文小說家們交出足夠的『小說反思』。」

  從天地伊始至今(二十五年,十九部作品,數不清的大小文學獎項),駱以軍不曾停止探問一個最基本的文學問題,其同時亦是當代藝術、哲學、歷史、戲劇、人類學甚至是天文學與量子力學所瞄準的核心設問:什麼是虛構全面啟動的世界?

  在繁複的故事群落與華麗辭藻背後、什麼是駱以軍所有作品精光綻放的精純底蘊?或者應該嘗試基進設問:這些總是宛若活體的碎形故事、如江河奔騰洩湧的魔性修辭創生何種「非如此不可」的文學純粹空間?

  答:虛構。而且是對虛構的固執創造、經營與形變。

  閱讀駱以軍便是嘗試理解虛構的當代性,其無窮變貌與究極思索。書寫等同於虛構與虛構的無窮虛構,其迫臨的在場與缺席,甚至缺席的在場或在場的缺席……。

  對駱以軍而言,小說家的創作從來不只是小說,而更繫於「小說反思」,在小說之中有小說的思考,以小說反思小說,或者這二者根本是同一回事,文學的雙面薇若妮卡。因此,書寫《女兒》同時亦是書寫「書寫《女兒》的方法」。作家筆下流淌的每個字都同時是「故事」與「說故事的方法」,既是目的也是工具,是小說也是讓小說斷死續生的丹藥。

  其實自福樓拜以後,或者早在塞萬提斯,小說家便已不可能是天真的講故事的人。回憶、經驗、幻想、夢境、理論…都可以是小說的素樸內容,但亦都不是嚴格意義下的文學,因為所有小說都命定「已經是後設小說」,都必然投身於「小說如何(再)可能?」的究極設問與洪荒創造之中。寫小說同時也必然是寫小說自身的理論,是自我證成與自我批判的永恆回歸。

  這就是當代書寫的艱難處境。文學衰竭甚至已死,這句話沒有其他意思:書寫不再有典範、不再有套式亦不再有類型可循,一切書寫都必須從零度開始,寫小說意味同時書寫使小說存在的嶄新理由與方法。文學是一種「自我奠立」之物,「『在那壞毀之境重新組裝回自己』的那想像的一生,就是『自己的一生』,終於修補回一個完整人形的時刻,恰也正是這個『自己』生命走到盡頭衰老將死的時候……」(p.574)

  當然,這並不是在小說裡套索西方理論或私心準備「被評論」,亦不是要所有小說都需寫成僵硬的「後設小說」或「後現代小說」,更非在作品中繁複用典以示博學。理論、後設或用典(甚且是「假理論」、「假後設」或「假用典」)都不過是當代小說與思想結盟的多樣性實驗,然而,蟄居此書寫核心的卻是創作者的反身自問:小說家以小說探問何謂小說,正如畫家之於繪畫、作曲家之於音樂或電影導演之於電影。

  對小說本質的自我設問,駱以軍從不曾須臾離開。這使得他每一落筆,文字便裂解為二,如同二道不同卻螺旋交纏的系列世界:一邊是洶洶旭旭令人咋舌的各式故事奇譚,另一邊則同步旋繞著關於此故事的「敘事條件」;一邊是文字豔如古瓷鬥彩的台灣當前生命變貌與奇觀,另一邊有「小說反思」與「虛構書寫」的強勢共生。每個滾動於紙面上的字都構成小說,同時也緊咬住小說成為小說的形上設問。

  這是當代小說職人所必備的一目重瞳,語言極高明的影分身之術。

  小說欲抵達虛構之化境,這是張大春一九九〇年代的未竟之業。就某種意義來說,駱以軍或許從來不曾「擺脫張大春」,相反的,在對於虛構的形上探索上,他比張大春還張大春。後者的問題不在於使現實過度虛構,而是虛構並未曾再虛構,因此停留在一種虛構的本質主義之中。文學本來就是一種未完成的狀態,但虛構從來不簡單等同於說謊或炫學,因此真正離場,「離開張大春」的,是張大春。

  當代書寫誕生在一種孿生的對偶運動中,是自己對自己的內在增壓與臨界調校;既是書寫也必是書寫的書寫,書寫的生滅消長及其可能條件都束縮壓擠入每個被寫出的字詞之中,每個字因此都已蜷縮摺曲了整座宇宙的所有向度,同時是宇宙也是宇宙誕生運行之法。

  透過意義與意象一再強化的濃洌字句,駱以軍使得真正的小說部位由長篇敘事成為掐頭去尾的強度斷片,再反覆炮製為鹽滷般的事件長句,最後凝煉結晶成故事字花,字即故事:故事被強勢摺曲於奇觀式的修辭增生之中,如蛇腹拉開的華麗詞藻並不是故事的妝點,而就是故事本身,這是《西夏旅館》(甚至長達十年的《壹週刊》專欄)所高度演練的小說技藝。《女兒》無疑地擴增了這種「人腦奇觀」,「如果是小說,她必須是煉金術士的小說,將雜碎、耗費低度心智在一無明狀態的,或是密度鬆散的貪嗔癡、暈車般搖晃漫遊的羅曼史,沒辦法給予啟悟的平庸大革命史……全予篩漏、高溫熔燒、濾去平庸濁汙的雜質,找尋金屬的靈魂。那或是每個句子皆是濃縮、隱喻、摺疊、典故、神話學、巫術或古樂譜的詩句。」(p.572)然而,《女兒》(或《西夏旅館》)畢竟不是詩集,高單位精練濃縮的字詞亦不太是傳統意義下的美文,那是每一次都企圖將一整個宇宙的力量壓注到被書寫的字詞之中,但每一字詞同時又都反過來成為宇宙的無窮鏡像,換言之,「在更高維度的智慧中」練習用神的眼睛觀看世界。

  正是在這個意義下,駱以軍無論如何都是巴洛克的,這是他與上一輩作家的根本差異(郭松棻的逆向書寫?)。巴洛克並不在於任何建築或繪畫形式的簡單指涉,如果在《女兒》中文字如抽象風暴般被鼓動、如戰爭機器般被驅馳,並不只是為了小說中總是無窮疊套吞噬的敘事構成或人物事件間翻滾如渦旋的錯綜關係,而是緣於對無限的迫臨想像與究極虛構。「神明已不在世界之上,而是被含納其中、肉身化於世界。」(W. Worringer) 高燒熾熱的語言與冷靜敏銳的反思構成小說不可分離與不可化約的書寫操作,最高明的虛構來自這二者的相互含納,而巴洛克小說家駱以軍正是此操作的趨向無限,這是他小說風格中最強捍與最重要質地。

  因此,在《女兒》中對天文學與量子力學的一再援引,在所有作品中不斷迴返的文學經典與各種典藉並不是為了用典與炫學,換言之,不是對讀者的知識或歷史考校與霸凌,而是意圖以繁複的詞條語彙織就一張迫近無限的織錦,意圖由「一枚不規則拼圖小硬紙塊逆推出一幅一千片的蒙娜麗莎微笑、一坨揉掉的廢紙團繁殖出整部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一個密碼、一個視焦重疊混亂的旅館房間似曾相識的曝光影像…如果所有發生在眼前的事,只為了作為拼組一個巨大的謎團之材料…」(p.21)。在有限與無限、極小與極大、單子與宇宙、心靈與物質間無窮摺曲擴延的操作中,書寫的巴洛克運動不言而喻。

  駱以軍以愛講故事聞名,但《女兒》作為一部三十四萬字的長篇小說,恐怕沒有人能具體重述其故事,因為莫耳量巨觀的大型故事已被徹底敲碎、抿滅於強勢的摺曲操作,宇宙等級的「大故事」被按捺壓擠於字句之中,成為「字-故事」或「分子故事」,成為敷衍大故事表面的金箔與面具。《女兒》就像以極高明文字所鼓吹撐大的膜,一切都發生在膜上,如吹泡泡般無窮增生繁衍,真正的宇宙僅是這層膜的翻摺攪動。在《女兒》中,大故事被徹底瓦解與分子化,書寫《女兒》的無限方法與修辭奇觀成為故事,小說成為職人極天才與極專業的形式操演,這便是駱以軍所祭出的巴洛克小說難題:字詞的總體並不是故事,但故事無所不在。在這個意義上,駱以軍成為台灣當代小說家中極少數(如果不是唯一)能以「文字工夫」與舞鶴分庭抗禮的作者。但另一方面,作為讀者,《女兒》挑戰的恐怕更是小說與故事間過於單純的關係,戰場已經轉移到文學的分子層級,強化的魔性字詞是故事的單子化,而非僅是單純的修辭與美文,讀者的大腦亦必須「流變-分子」。

  因為愛講故事而致使每個寫下的字詞都活色生香演技十足,甚至作品本身便是這些「分子故事」的盛大遊行與眾聲喧嘩,各種《女兒》的「大故事」版本被反覆摺疊與微分,以「字-故事」的方式求取逼近無限的極限值:在此,主宰性的大故事退隱卻又含納一切可能的故事,成為故事的無窮級數。《女兒》是一個以「字-故事」所緊緻填滿無有空隙的宇宙,對文學的信仰轉化為故事神學,成為巴洛克書寫下的「女兒神」。

  《女兒》成為讀者內在巴洛克成份的試金石,文字如最飽滿碩大的複瓣杜丹層層綻放。長期以來,「教育者」駱以軍使得閱讀必然同時是一種語言維度的飛梭挪移:時而是每隔幾年便重手推出的長篇小說,時而是一週一次的《壹週刊》專欄,但亦是每天的臉書、現代詩、散見的訪談,甚至書評與導讀,虛構透過駱以軍化身無量百千萬億於各文類之中,寫狗、寫小兒子、寫按摩、抽菸、復健、小酒館、永和老家…,亦或點評當代文學風景、推薦書序、評審文學獎…;駱以軍同時是父親、兒子、專欄作家、腳底筋膜炎患者、大樂透賭徒、老菸槍、失眠與暴食症者、愛狗人與書評家。但另一方面,飛掠於各式文類並述說怪奇內容的每個字句都同時怦然響著同一種聲音,已經華美的字句其實更珠玉藏櫝地摺疊著讓所有書寫者凜然的永恆扣問:小說與小說方法的雙生雙滅。

  評論駱以軍就是意圖重現這個雙星纏繞擴張的巨大文學天體,其中的暗物質、恆星、黑洞、量子糾纏與強弱交互作用…。一切既存與外部的(文學)理論都無效(學院退散?),因為在「小說與其存有條件共生」的當代文學空間中,唯一合法的評論必然是由小說自身所就地組裝的內在思想運動。

  傳統思維下的「創作/評論」二分法不再有意義,因為小說家同時亦是創造小說(評論)方法的人,超越性的理論套用必須由內在性的說情所取代。評論駱以軍即是為他所曾創建的雙生世界說情。

  就像馬克維奇所主演的《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1999),由祕道進入馬克維奇腦子裡的男人可享有十五分鐘以他的感覺與視線觀看世界,但真正的戲劇性是,馬克維奇最後亦由這個祕道進入自己的腦子裡,於是他看到一整個「以馬克維奇為分子的世界」:男扮女裝的女高音馬克維奇、享用美食的馬克維奇,喝酒的馬克維奇,馬克維奇歐巴桑,馬克維奇媽媽與馬克維奇小嬰兒……。《女兒》或許就是駱以軍版本的《變腦》,每個人物、每個句子與每個字都成為通入駱以軍腦子並因此享有他小說家視線的密道,閱讀《女兒》以便變腦「成為駱以軍」,以便進入當代華文最風格特異的文學空間。

  這樣像洋蔥層層剝開或包覆的劇中劇核中核,《女兒》裡多次援引了《全面啟動》的多層夢境,「這一切龐大到遠遠超過人類能感知的負荷、那些『多元宇宙』裡即使最輕的一根羽毛,一粒塵埃,街燈孤伶伶投在石板上如粉塵的清光,疊加再疊加之後,其重量足以壓垮那原本像紐約中央車站,可以出發、投射、到達『任何世界』的那個自由的『印記城』,那個『薛丁格的貓』的箱子。所以它到後來只剩下一種『全面啟動』的出發前的氣氛。」(p.555)夢境無疑地早就是駱以軍啟動虛構的起點,但作為一個「以說謊作為職業」的小說家,如果一切皆謊言,皆trompe-d'œil(錯視或「眼珠戲法」),或許只有一件事是真的,就是不斷扣問小說開端的巴洛克動態。就像《續齊諧記》裡著名的〈陽羨書生〉,書生口中吐出美貌妻子,妻子趁書生醉臥時也從口中吐出帥氣的年輕情夫,情夫又趁夫婦倆共寢時吐出自己的情婦,二人在彷若夢境隧道的末端對酌,然後倏而又像俄羅斯娃娃一個接一個被重新吸入口中,還原為書生。《女兒》的〈雙面維若尼卡〉亦講了一個現代的版本,二位偷情者之一在旅館中趁隙撥出手機與另一位愛人調情(喚出豢養在電子機器裡的情人?),從一個說謊空間中再招換疊套一個新的,在謊言的套式中又嵌入另一組謊言套式……,「也就是說,她用『他必須避開她對她男人說謊』的這個小空間裡的不在場,又在夢中再開一道門,到另一個界面去和另一個情人談情說愛。只有謊言才能讓謊言原本的混沌像鏡中鏡被折射的如此純淨。」(p.269)故事間這樣的重重疊套、榫接,故事的界限與界面屢屢成為駱以軍小說中陰陽交接狼狗莫辨的虛構時刻,而正是在此,有華麗深重的文字充滿魔性地從虛空中滾滾而出。

  就像所有探尋小說本質的偉大作者一樣,駱以軍不可免地將觸及宇宙論,以及宇宙論所不可或缺的詩意,這或許是《女兒》在內容上最明確的轉變之一。但同樣的,每一個談及宇宙創生量子迸射的字詞亦同時是二個世界的核裂解程序,駱以軍就像是個極高明的單口相聲大師,以一組文字同時講二個故事,故事與故事的故事。這是「肉身在宇宙之中、但宇宙從誕生到死滅又都塞擠摺入肉身」的不可能幻術。

  然而駱以軍從不是一個小說教義的形式主義者,如果每個字在他筆下都裂解成小說與小說道術的雙聲合唱,那亦是因為他對文學書寫的究極探問總是鏡像映射著生命與存有的高度思索。駱以軍透過書寫從不停止地傳遞著某種「溫暖的共感」,這無疑地是他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倫理學核心部位,文學的本命。

  形上學高度的虛構與倫理學深度的共感組成駱以軍一切故事的DNA,小說從每個字詞起便是倫理學與形上學所共同絞索的雙螺旋構成。比如名為「宙斯」的狗,穿越了臉書、訪談、《壹週刊》專欄與《女兒》,這是同一條狗在不同書寫平面上的形上學變貌與倫理學追索,亦是複雜生命在不同媒材上的豐饒切面,時而剪影、時而速寫、時而白描、時而照像寫實、時而濃墨重彩。

  多樣化的書寫使得「狗」這個漢字裂解,高張的文學機器化身為「宙斯」嗷嗷遊走於語言平面,從搞笑的突梯事件到存有的溫暖共感,亦或從臉書到長篇小說,駱以軍以華麗的文字描摹著他所穿透的事物狀態,並總是能從傷害的各種永恆手勢中攫取存有的單義性,而且更重要的,這種愈來愈具有倫理學反思的小說書寫仍然緊緊扣問著小說的形上學奧義。

  這是何以駱以軍寫著臉書(粉絲六萬人!),寫著《壹週刊》專欄(長達十年!),寫無數的推薦序與導讀,卻絲毫未曾動搖他小說書寫的份量。因為他總是懂得如何劈開字詞、劈開腦袋,讓書寫指向全新的文學機器。新作《女兒》已經上膛,存有的倫理學設問與虛構的形上學答覆,或反之,虛構的形上學設問與存有的倫理學答覆,將如同槍管中二道緊密渦旋的來福線,每個字都將由此高速擊發,而且勢必都將再指向文學的這個終極賭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823856
  •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 規格:平裝 / 58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藍天使
 
颱風天,從我這個老舊公寓四樓望出去,一片樹海翻湧,銀色的雨陣像電影裡古代攻城的漫天箭簇,以一種違反物理慣性的視覺效果,在我面前橫著移動,很難想像此刻我是在台北市區的老舊巷弄裡。我躊躇再三,撥了女兒的手機,想或利用這好像有超越人類力量的大自然災難臨襲的「惘惘的威脅」,聽聽她的聲音,或也可以沖淡一下每每我們父女在電話中無話可說的,像電視斷訊螢幕卻仍曝白光點亂跳竄閃的沙沙沙恐怖聲響;每每斷線後讓我沮喪、反潮,她那近乎鼻塞、像鄙棄又像被我冒犯的僵硬短覆句。「還好嗎?」「嗯。」「颱風來了別出去亂跑。」「我三天沒出門了。」「噢。」「還有事嗎?」「沒事,就是問問。」「那我掛嘍。」「噢好⋯⋯」「對了,我昨天⋯⋯」
 
我昨天自個兒扛了一盆芭蕉上我公寓頂樓⋯⋯
 
但那些對話皆只是我自己腦海中的想像。電話那端並無人接聽。像年輕時不知畏敬造化之神,和同齡少年間惡戲開的一句玩笑話,竟如一尾灰溜溜鼻涕蟲蟄伏於時間不引人注意的脊背腰側:「萬一將來生了個女兒竟然長得和我這老爹一個模子鑄出來般,那不是天大的悲劇哇哈哈哈哈⋯⋯」結果人生如夢,真的一恍惚一彈指,我這平庸可憐、像隔著霧玻璃不真切活著的一生,到了黃昏之境,扳指數來可以算作成就的,竟就是這個陰鬱、不討人喜歡、臉孔和我一樣(大下巴、高顴骨、濃眉、目露凶光、塌鼻、厚唇),如果代替我參加同學會,那些可惡的老傢伙們肯定詫笑說是我本人男扮女裝出席⋯⋯那樣的一個女兒。
 
而她也已經步入中年⋯⋯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8/01/12
很有趣的連接線,一如既往的跳躍與繁複,我喜歡~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3/20
有些時候,作者用了很多很多的形容來比喻一種感覺,隨著文采的堆疊,想像也越趨於畫面,當我點點頭清楚明瞭時,有種 '恩!我瞭'的感受,大呼過癮。

有些時候,文字跳躍之快,我的眼球與腦袋還來不及反應,我已經翻頁,返回前頁重新了解,發現我原來根本不了解,剎那間有自我羞愧腦殘之感,但是也面臨著巨大文字功力的壯闊震撼,只能讚嘆一聲"原來這就是駱式文學"的魅力阿!

細細爬疏,尚未閱讀完畢,但是覺得這本厚書絕對是讓自己的閱讀體驗進化到另一個世界。

在咖啡廳拿起來讀的時候,總覺得隔壁的年輕人猛往書封面看,給我一種困擾又驕傲的感受,困惱是"你該不會以為我再看什麼色情文學吧?"驕傲是"這本可是很有深度哩!"。

就在這矛盾與複雜心情間,我實在無法用文字來形容這本書的威力與效應,推薦大家,也期待大家的讀後感...。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